中央及省市級主流媒體采訪團到訪,我司病理知識產權成果引關注
2020-11-06
閱讀數:5951
11月5日,由廣東開發區知識產權局組織中央及省市級主流媒體采訪團到訪廣州華銀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華銀健康科技)等六家單位、企業,開展“中新廣州知識城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四周年”巡回采訪活動。采訪團包括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科技日報、鳳凰網、廣東電視臺、南方日報、廣州日報、羊城晚報等10余家主流媒體。
本次巡回采訪活動旨在進一步總結工作經驗、展示工作成績、擴大社會影響力,乘著《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進入組織實施階段這一東風,掀起新一輪的干事創業熱潮,助力全省和大灣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集團副總經理向賢青代表廣州華銀健康科技全體員工對采訪團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他表示,廣州華銀健康科技在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局的幫助下,加強了內外部資源的協同利用,讓發展戰略能夠有效聚焦,集團呈現了高質量發展態勢。
集團副總經理向賢青(左一)、集團臨檢管理中心兼質量管理中心總監劉紅軍(左二)接受采訪
采訪團在現場實地走訪中,深入了解廣州華銀健康科技參與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的實踐成果
隨后,采訪團參觀了新冠實驗室,了解我司應對疫情的防控情況。劉紅軍總監向采訪團介紹了新冠實驗室運作情況、抗疫相關工作。

積極探索知識產權運用之道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專利的本質在于創新,廣州華銀健康科技自創立以來,始終秉承“做世界一流的健康服務企業”的發展愿景,充分依托國內外著名醫科院校資源,加強國際合作,與國內一流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堅持走科技研發、積極創新之路。2019年,乘著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區域的浩蕩東風,集團通過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對“遠程病理診斷切片數字圖像處理及傳輸技術”等四件發明專利進行專利許可實現了融資,有效反哺公司的研發工作。目前,“華銀遠程病理診斷技術”已在國內400多家醫院病理科使用,極大的提高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病理診療水平,有效緩解國內病理醫生短缺、醫療資源分布不平衡的問題。
持續促進知識產權成果轉化
在技術創新的征途中,廣州華銀健康科技堅持貫徹以知識產權戰略為核心戰略。集團現已擁有遠程病理技術體系、病理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體系、二代測序技術體系、基因芯片技術體系、超微病理檢測技術體系、質譜檢測技術體系、流式細胞技術體系、核酸檢測技術體系的全檢驗診斷技術及相應技術平臺,先后承擔及參與各類科研課題項目16項,其中國家科技計劃項目4項,省、市級政府科研課題10項,區級課題2項;榮獲各類榮譽資質27 項,其中國家級5項,省、市級14項,區級8項;擁有專利105件(其中發明專利9件,實用新型專利96件),擁有軟件著作權52件。為廣東省病理檢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州市級技術中心、廣州市市級企業研發機構,并通過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協會高新技術產品認定10項,獲得廣州市科學技術成果一項,以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廣州“瞪羚企業”認證、廣州“科技小巨人企業”、廣州“瞪羚企業20強”、廣州“潛在獨角獸企業”等榮譽稱號,企業的成長性與價值獲社會認可。
目前,廣州華銀健康科技的臨床病理大數據項目被認定為國家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集團建有廣東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廣東省病理檢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州市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廣州市院士專家工作站等多個創新載體,進一步實現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的雙向提升。
助力打贏新冠疫情防控阻擊戰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廣州華銀健康科技作為廣東省首批指定的新冠病毒第三方檢測機構,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始終以“嚴格、專業、標準、高效”的檢測水平服務疫情防控大局需要,從正月初一派出檢測分隊奔赴湖北,到后續承接多地篩查任務,持續沖在抗疫最前線。截止目前,全集團的核酸檢測量累計達到800萬例。
擊鼓催征、奮楫揚帆。作為第三方醫學檢驗領先企業,廣州華銀健康科技將繼續加強技術創新,著力推進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優化完善,持續提升知識產權管理水平,服務集團高質量發展。